旋挖钻机培训 始于2014年

技术要点

2019-10-14 -
重庆市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程

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


前  言


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2011]460号文的要求,由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了《旋挖成

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程》。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调查总结了近年来重庆市在旋挖桩勘察、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的工程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有关技术标准,吸收了国内外

相关科技成果,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并在重庆市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形成了现征求意见稿。

本规范共11章和3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旋挖成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查和验收

、安全、健康、卫生和环境保护等。

   本规范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负责解释。

为了提高《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程》的编制质量和水平,请各单位将征求意见寄至: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技

规程》管理组(邮政编码:400020)。


主 编 单 位: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目  次

1 总  则 7

2 术 语 8

3  基本规定 9

4  勘 察 11

5  设 计 13

6  施工准备 15

6.1  技术准备 15

6.2  设备准备 15

6.3  材料准备 16

6.4  人员准备 16

6.5  场地准备 16

7 旋挖成孔 18

7.1  一般规定 18

7.2  泥浆稳定液 18

7.3  护筒 19

7.4  干作业旋挖成孔 20

7.5  湿作业旋挖成孔 21

7.6  全护筒护壁旋挖成孔 22

8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24

8.1  钢筋笼制作 24

8.2  钢筋笼运输及安装 24

9  混凝土浇筑 25

9.1   一般规定 25

9.2  干作业成孔混凝土浇筑 25

9.3  湿作业成孔混凝土浇筑 25

9.4  全护筒护壁成孔混凝土浇筑 26

10  质量检查和验收 27

10.1 一般规定 27

10.2  施工前检验 27

10.3  施工检验 27

10.4 施工后检验 29

11、安全、健康、卫生和环境保护 31

11.1安全、健康 31

11.2 卫生和环境保护 31

附录 检测要求 32

A 声波透射法检测要点 32

B 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要点 34

C  检测报告格式 36

本规范用词说明 40



1 总  则

1.0.1  为保证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重庆地区旋挖成孔灌注桩的勘察设计、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

1.0.3  旋挖成孔灌注桩的勘察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除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 语

2.0.1  旋挖钻机(Rotary Drilling Rig)

旋挖钻机是利用伸缩钻杆传递扭矩并带动回转钻斗、短螺旋钻头或其他作业装置进行干、湿钻进、逐次取土(岩屑)、反复循环作业成孔的一种专用

机械设备。

2.0.2  干作业旋挖成孔(Dry rotary drilling)

    不使用稳定液护壁,直接采用旋挖钻具成孔的一种工法。

2.0.3  湿作业旋挖成孔(Wet rotary drilling)

采用旋挖钻具成孔、稳定液护壁的一种工法。

2.0.4  套管护壁作业旋挖成孔(Retaining casing pipes rotary drilling)

使用套管跟进对易坍塌、易缩径地层进行护壁,采用旋挖钻具成孔的一种工法。

2.0.5  稳定液(Stabilizing fluid)

主要用于保持孔壁稳定的液体。

3  基本规定

3.0.1  旋挖成孔灌注桩宜用于填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软岩及风化岩等岩土层。

3.0.2  旋挖成孔灌注桩按成孔方法可分为:

1  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

2  湿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

3  套管护壁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

3.0.3对于松散填土建筑场地,宜选用全护筒护壁作业方法施工,或采用强夯、灌浆等措施对场地土进行固结后再施工。  

3.0.4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前应具备以下资料:

1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

1)场地地层分类、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原位测试参数;

2)地下水水位埋深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土、水的腐蚀性评价;

3)有关地基土湿陷性、膨胀性等的评价。

2  场地与环境条件有关资料:

1)场地现状,包括建筑、道路、高压架空线、管线的分布等;

2)场地的气候及季节降雨情况;

3)稳定液排放、弃土条件;

4)邻近建筑的基础形式、埋置深度、使用现状以及防震、防噪声的要求。

3  施工条件有关资料:

1)桩基工程施工图及会审记录、现场桩位控制点平面图等桩基设计资料;

2)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施的资料,包括施工机械设备条件、动力条件、运行条件;

3)施工工艺对地质条件适应性评价报告的资料等。

3.0.5 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前应编制旋挖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以下内容:

1)工程类型、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持力层岩土性质、桩的规格和数量、工程质量要求、桩的设计载荷、工期要求

2)成孔工艺方案制订与设备配套的选择;

3)施工工艺技术设计;

4)施工管理:①工程进度控制;②质量保证措施;③安全、文明施工措施;④环保措施。

3.0.6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组织桩基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3.0.7采用旋挖成孔灌注工艺施工桩基础的建筑工程应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要求进行变形监测。

4  勘 察

4.0.1  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勘察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

4.0.2  桩基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

2 当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力层时,应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

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

    3 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判定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5 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0.3  地基勘探点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端承桩宜为12~24m,相邻勘探孔揭露的持力层层面高差宜控制为1~2m;

2  对摩擦桩宜为了20~35m;当地层条件复杂,影响成桩或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勘探点应适当加密;

3  高回填土、卵石土、岩溶、岩土界面坡率大于10%等复杂地基的一柱一桩工程,宜每柱设置勘探点。

4.0.4  勘探孔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长以下3—5d(d为桩径),且不得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

2 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下卧层验算要求;对需验算沉降的桩基,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3 钻至预计深度遇软弱层时,应予加深;在预计勘探孔深度内遇稳定坚实岩土时,可适当减小;

4 对嵌岩桩,应钻入预计嵌岩面以下3—5d,并穿过溶洞、破碎带,到达稳定地层;

5 对可能有多种桩长方案时,应根据最长桩方案确定。

4.0.5  单桩竖向和水平承载力,应根据工程等级、岩土性质和原位测试成果并结合当地经验确定。

4.0.6  现场场地条件与勘察报告出现明显差异时,应做施工勘察。

5  设 计

5.0.1  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设计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定。

5.0.2  旋挖成孔灌注桩基础宜采用端承型桩设计,并应进行桩基及桩身承载力计算。

5.0.3  同一结构单元的桩基,不宜选用压缩性差异较大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5.0.4 当桩身穿越较厚松散填土、欠固结土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应计算基桩所受负摩阻力的大小。宜采取以下措施减小负摩阻力对桩基的影响:

1 对于需填土的建筑场地,宜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性;

2 对于有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应采取减小地面沉降对建筑物桩基影响的措施;

3 对于新近填土建筑场地,可采用强夯、灌浆等措施先行处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的自重固结沉降;

4 对于中性点以上的桩身,可对其表面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

5.0.5  对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桩基的整体稳定验算,桩基应与边坡工程统一规划,同步设计。

5.0.6  岩溶地区的桩基,当岩溶上覆土层的稳定性有保证,且桩端持力层承载力及厚度满足要求,可利用上覆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当必须采用

嵌岩桩时,应对岩溶进行施工勘察。

5.0.7  当采用扩底旋挖灌注桩时,扩底直径不应大于2.5d。

5.0.8  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为1~3d。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

整和较完整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1.5m。

5.0.9 设计采用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2 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经验参数综合确定;其余均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可根据经验参数确定。

5.0.10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 执行;

2 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当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无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可通过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岩基载荷试验确定桩端极限端

阻力。有条件时,也可通过预埋荷载箱来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5.0.11  旋挖成孔灌注桩钢筋笼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笼应沿桩身通长配置,并应计算确定,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桩取高值);

2 桩身配筋可根据计算结果及施工工艺要求,可沿桩身纵向不均匀配筋。腐蚀环境中的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6mm,非腐蚀环境中的主筋直径不宜小于

12mm;

3  箍筋应采用螺旋式,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宜为200~300mm;受水平荷载较大桩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基以及考虑主筋作用计算桩身受压

承载力时,桩顶以下5d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mm;当考虑箍筋受力作用时,箍筋配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

有关规定;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时,应每隔2m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劲箍筋。

5.0.12  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

2  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灌注桩的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

5.0.13 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时,应采用清孔钻头进行清孔。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50㎜;

2  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100㎜; 

3  对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200㎜。

6  施工准备

6.1  技术准备

6.1.1  开工前应熟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图纸会审资料。

6.1.2  掌握旋挖钻机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6.1.3  应编制旋挖钻孔灌注桩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并按有关规定要求审查批准。

6.1.4  应制定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各种预防措施,保障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有妥善的处理方案。

6.1.5  施工前必须对作业人员做好方案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6.1.6  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地层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合适的护壁方式。

6.2  设备准备

6.2.1应根据桩基设计图中的桩径、桩深,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地层情况选用合适型号的旋挖钻机及配套设备。旋挖钻具和钻进参数可按表6.2.1

选用。

6.2.1  旋挖钻机常用钻具和钻进参数的选用

地质

条件

钻头选用

钻杆选用

加压

方式

转速(r/min

回次

进尺

m

提钻

速度(m/s

一般粘性土

单层底旋挖钻斗、短螺旋钻头、分体式钻斗

摩擦钻杆机锁钻杆

油缸+自重加压

2050

≤0.8

≤0.8

杂填土、软土、粉土、砂土、松散卵砾石层

双层底旋挖钻斗

2030

≤0.5

≤0.6

硬粘土

单层底旋挖钻斗或斗齿螺旋钻头

2030

≤0.8

≤0.8

冻土层

斗齿螺旋钻头、旋挖钻斗、锥形螺旋钻头

机锁钻杆

油缸+机锁钻杆加压

925

≤0.5

≤0.8

胶结的卵砾石和强风化岩

锥形螺旋钻头或双层底斗齿旋挖钻斗

920

≤0.5

≤0.6

中风化岩

截齿或牙轮筒式钻头、锥形斗齿螺旋钻头、双层底斗齿旋挖钻斗

915

≤0.5

≤0.8


6.2.2应按照旋挖钻机使用说明书进行运输、安装、启动、工作、拆卸和存放,并进行必要的检查、维修和保养。

6.2.3旋挖钻机的钻头具有现场改进和多样性的特点,应根据实际地层情况,对钻头调整和改进。

6.2.4根据工程采用的护壁方式配备相应的设备。

6.2.5应根据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要求,配备相应的设备。

6.2.6应根据混凝土的施工要求,配备相应的设备。

6.2.7应根据桩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要求,配备相应的检查工具。

6.2.8应根据现场条件配备通信设备。

6.2.9采用的设备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6.3  材料准备

6.3.1钢材及混凝土原材料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进场时应分批检验,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

用。

6.3.2混凝土的质量和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1)混凝土的粗骨料宜选用5~25mm的碎石,可选用级配良好的坚硬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3;

2)混凝土外加剂应有产品质量说明书和产品合格证,外加剂的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6.3.3燃油、液压油等应符合旋挖钻机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要求。

6.3.4应根据桩基工程量的大小,准备充足的钻齿、泥浆制备原材料等耗材。

6.4  人员准备

6.4.1应根据施工作业计划的要求,合理配备人员,建立健全的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主要管理人员质量责任制。

6.4.2施工管理人员应具有与其岗位相适应的资格证书,技术人员、旋挖钻机操作手、技工人员应具有相应的岗位证书。

6.5  场地准备

6.5.1  场地平整度、承载力应满足旋挖钻机使用说明书对场地的要求。使用说明书未作具体要求时,应满足桅杆倾斜小于2度,场地地面(地基)

承载力大于150kPa要求或采取其它有效保证措施。

6.5.2  施工现场临空障碍物应有符合安全规范要求的距离。

6.5.3  施工现场临近边坡的桩基施工应在完成边坡支护后进行。

6.5.4  应充分了解进场线路及施工现场周边建筑(构筑物)状况,施工过程中避免影响临近建筑(构筑物)安全。

6.5.5  应掌握水、电、天然气、消防等设施的资料,特别是地下埋设设施的详细资料,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6.5.6  旋挖成孔灌注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6.5.7  应对泥浆池位置和出土出渣路线进行测定。规划场内行车路线,应使行进道路与钻孔位置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影响孔壁稳定。

6.5.8  施工场地或作业平台的高度,应高于工作期间可能出现的高水位或高潮位1m以上。

7 旋挖成孔

7.1  一般规定

7.1.1  施工前,应按施工方案进行试成孔。

7.1.2  钻机就位时,钻杆应保持垂直稳固、位置准确,施工中应随时检查调校。

7.1.3  钻进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钻头保径装置、钻头直径、钻头磨损情况,不能保证成孔质量时应及时更换。

7.1.4  应按试成孔确定的参数进行施工,设专职记录员记录成孔过程的各项参数,记录应及时、准确、完整、真实。

7.1.5  钻进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情况控制进尺速度。

7.1.6  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钻头倒出的渣土距桩孔口最小距离应大于6m,并应及时清除外运。

7.1.7  钻进过程中,应随时清理孔口积土,遇地下水、塌孔、缩孔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

7.1.8  终孔前应根据地勘报告核对桩基持力层位置,达到设计深度时,应及时清孔。

7.1.9  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孔口应予保护,并应做好记录;

7.1.10  旋挖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应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相关规定。

7.2  泥浆稳定液 

7.2.1  泥浆稳定液一般采用粘土或膨润土加水调制而成,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加入工业用碱、重晶石、纤维素等材料。

7.2.2   泥浆稳定液性能指标应符合表7.2.2的规定。


 7.2.2   常用稳定液性能表

地层

稳定液性能指标

泥浆比重

g/cm3

漏斗粘度

s

失水量

ml/30min

含砂率

%

粉质粘土、粘土

1.051.10

1825

25

6

杂填土、淤泥质土、砂层

1.151.25

2535

25

6

卵砾石层

1.151.20

2530

25

6

漏失地层

1.101.20

35

25

6


7.2.3  现场应配备稳定液搅拌设备和稳定液测试仪器。测试仪器应包括粘度计、比重计、含砂量杯、量筒等。

7.2.4  现场应设稳定液池,稳定液池的容积不宜小于成孔体积的1.5-2倍。

7.2.5  稳定液制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稳定液制备宜采用膨润土,当用粘土代替膨润土时,含砂率不应大于4%;造浆率不应小于5m3/t,塑性指数不应小于25;

2  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可有选择的加入适量的分散剂、增粘剂、加重剂和堵漏剂等处理剂;

3  稳定液用水的PH值宜为中性,钙离子浓度应小于100PPm。

7.2.6  常用处理剂类型,可按表7.2.6选择。

7.2.6  常用处理剂类型

处理剂类型

处理剂名称

主要作用

分散剂

碳酸钠(Na2CO3)、氢氧化钠(NaOH)等

分散、调节PH

增粘剂

羧甲基纤维素(LV-CMCMV-CMC)、羧甲基纤维素钠盐(HV-CMC)、复合离子型聚丙烯酸盐(PAC141)等

降滤失、增粘

堵漏剂

棉花籽壳粉、蛭石粉、核桃皮粉、珍珠岩粉、锯末、稻壳碎末、水泥等

用于地层堵漏

增重剂

重晶石粉(BaSO4)、石灰石粉(CaCO3)、氧化铁粉等

增加稳定液密度

7.2.7  施工时稳定液液面应按以下条件控制:

7.2.7  施工时稳定液液面应按以下条件控制:

1  孔口采用护筒时,液面不宜低于孔口1.0m,并且高于地下水位1.5m以上;

2  液面应保持稳定。

7.2.8  在漏失地层施工时,应采取堵漏技术措施,并按本规程的7.2.7条控制稳定液液面高度,维持孔壁稳定。

7.3  护筒

7.3.1  旋挖成孔灌注桩护筒可分为钢制护筒和混凝土护筒。

7.3.2  钢制宜选用厚度不小于10mm的钢板制作,护筒内径宜大于钻头直径200mm~300mm,钢护筒的直径误差应小于10mm。

7.3.3  混凝土护筒厚度不宜小于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竖向钢筋直径不小于6.5mm,间距不大于200mm,螺旋箍筋间距不大于200mm。

混凝土护筒宜在顶端设置锁口。锁口宽度不宜小于300mm,厚度不宜小于200mm。

7.3.4  护筒顶端高出地面不宜小于0.3m;钻孔内有承压水时,护筒顶端应高出稳定后的承压水位1.5m。

7.3.5  护筒的埋置深度应根据地质和地下水位等情况确定,一般宜为2~4m。

7.3.6  护筒埋设时,应确定钢护筒的中心位置。护筒的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倾斜度不得大于1%。护筒就位后,应在四周对称、

均匀地回填粘土,并分层夯实,夯填时应防止护筒偏斜移位。

7.3.7  旋挖钻机埋设钢护筒时,应先采用稍大口径的钻头钻至预定位置,提出钻头后,再用钻斗将钢护筒压入到预定深度。

7.3.8  采用机械加压或震动下沉埋设护筒时,应先对护筒进行定位和导正,然后加压或振动施压至预定深度。

7.3.9  在水面上的作业平台上沉放护筒时,护筒顶端高出水面应不小于1.5m;护筒的埋设深度应考虑水流的冲刷影响,就位后的护筒应采用吊挂或

焊接与作业平台连接牢固。

7.4  干作业旋挖成孔  

7.4.1  干作业旋挖成孔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素填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等无需护壁措施的相对较好地质条件的场地。

7.4.2  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7.4.2所示。

饶师傅旋挖钻机培训

图7.4.2  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7.4.3  易塌孔口宜设置护筒或护壁,埋设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一般为2-4m,宜高出地面0.3m。

7.4.4  钻进过程应控制下钻及提钻的升降速度。

7.4.5  成孔至设计标高后,应清除孔底残渣。

7.5  湿作业旋挖成孔  

7.5.1  湿作业旋挖成孔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

7.5.2  湿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7.5.2。


饶师傅旋挖钻机培训

图7.5.2  湿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7.5.3  旋挖作业前应制备足够的稳定液,施工人员应注意观察孔内稳定液液面情况,并随时向孔内补充稳定液,严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孔内液面过

低的情况。

7.5.4  旋挖钻机在地下水位以下中细砂层作业时,应降低钻进和升降速度,并及时注入稳定液,保持稳定液液面高度。

7.5.5  遇易缩径地层时,应加大钻头的外切削刃,在缩径部位采用上下反复空钻扫孔,并适当增加稳定液比重。

7.5.6  成孔至设计标高后,应清理孔底沉渣。

7.6  全护筒护壁旋挖成孔

7.6.1  全护筒护壁旋挖成孔适用于适用于松填土地质、砂卵石地质、厚度较大的淤泥(质)地质等软弱地质、喀斯特溶岩地质、地下水位较高、有

承压水的砂层。

7.6.2  全护筒护壁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7.6.2。


饶师傅旋挖钻机培训

图7.6.2  全护筒护壁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7.6.3全护筒加工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所选用的热轧钢板,可选用常用的Q235钢板、Q345低合金钢板等板材加工而成,厚度不小于10mm,全护筒内径误差不大于10mm;

2全护筒应采用可拆卸式护筒分段连接而成,连结牢固,单节全护筒长1.5~3m。

3全护筒内径宜比桩径扩大150~200mm,全护筒长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

7.6.4  全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线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0.5%。全护筒就位时应用经纬仪从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复测桩位和

垂直度。全护筒高度宜高出地面0.3m。

7.6.5  下全护筒时,应慢速进行,且应保证其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并应随时检测全护筒水平位置和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竖直线,如发现偏移,应

将全护筒拔出,调整后重新压入钻进。全护筒进入稳定地层不宜小于2m。

7.6.6  拔护筒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浇筑桩身混凝土必须随浇筑随拔出全护筒,浇筑过程中可采用测绳测量浇筑高度;

2 浇筑混凝土深度超过4m时应适当提升全护筒,但必须使全护筒下口底面至少处于已浇筑混凝土面2米以下;

3 拔护筒时,应保证混凝土导管内及导管下口2米以下桩身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4 拔出护筒过程中,宜采用振动锤配合提升,并应随时监测护筒内混凝土面下降数值,做好记录,并根据监测数据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成桩质量。


8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8.1  钢筋笼制作

8.1.1  钢筋笼长度超过25m时宜分段制作。钢筋接头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8.1.2  钢筋笼同一截面主筋接头数量不得大于50%;双面搭接焊缝长度不得小于5d,单面搭接焊缝长度不得小于10d。

8.1.3  钢筋笼主筋宜设置保护层间隔件,每组保护层间隔件竖向间距不应大于3m,宜对称设置,每组不宜小于4块。

8.1.4  钢筋笼加劲箍筋的内支撑筋宜采用井字形或三角形,直径同加劲箍筋直径。桩径小于800mm时,钢筋笼加劲箍筋宜设在主筋外侧。

8.1.5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8.1.5表的规定。

8.1.5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允许偏差

控制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主控项目

1

主筋间距

±10

用钢尺量

2

长度

±100

用钢尺量

一般项目

1

箍筋间距

±20

用钢尺量

2

直径

±10

用钢尺量

8.2  钢筋笼运输及安装

8.2.1   搬运和安装钢筋笼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钢筋笼变形,安放应对准孔位中心,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安装时,宜采用吊车吊装,并缓慢

垂直自由下放。

8.2.2  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在孔口对接安装时,应从垂直两个方向校正钢筋笼垂直度。

8.2.3  声测管的安装宜与钢筋笼的安装同步进行,具体要求参照本规程附录A。

8.2.4  钢筋笼安装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9  混凝土浇筑

9.1   一般规定

9.1.1  灌注混凝土前,应制定完整的技术方案,并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9.1.2  钢筋笼吊装完成后,应进行孔底沉渣厚度检查,如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合格后应立即浇灌混凝土。

9.1.3  灌注混凝土前应对钢筋笼轴线位置、标高、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查,并应符合规范要求。

9.1.4  混凝土灌注导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管接头宜采用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导管接头处外径应至少比钢筋笼内径小100mm;对于直径大于800mm的桩,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mm,导管直径

不宜小于300mm;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m;

2整套导管在使用前应进行试压试验,试水压力可取为0.6~1.0MPa;

3导管应居中下放,导管连接处应安装密封橡胶圈,保证导管密封性;

4每次灌注后应对导管内外进行清洗,检查导管凹凸变形,并在接头处涂抹黄油进行养护。

9.1.5质量检查:

1 混凝土试块应现场留置,留置量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要求。

2 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密实性、塌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3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防止钢筋笼上浮,并检查轴线位置。

9.2  干作业成孔混凝土浇筑

9.2.1  灌注桩身混凝土应采用导管,导管下口距孔底不宜大于2m 。

9.2.2  灌注桩顶以下5.0m 范围内混凝土时,应保持在灌注时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每次灌注高度不得大于1.5m。桩顶宜超灌0.3m以上。

9.3  湿作业成孔混凝土浇筑

9.3.1  湿作业成孔灌注混凝土应按照水下灌注混凝土的要求进行施工。水下灌注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下灌注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塌落度应为180~220mm。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60kg/m³,当掺入粉煤灰时

水泥用量可不受此限;

2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选用碎石或卵石,粗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且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径距的1/3。

3水下灌注混凝土宜掺缓凝剂、减水剂等外加剂。

9.3.2 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湿作业成孔桩灌注混凝土时,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并宜采用滑阀式灌注混凝土。

9.3.3 混凝土灌注速度宜为每分钟0.6~1.0 m³。 

9.3.4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

2应保证足够的混凝土初灌量,确保导管下口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埋入深度不应少于800mm;

3 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为2~6 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的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导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

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4 水下灌注使用的隔水栓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并应保证顺利排出,隔水栓宜采用球胆;

5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6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0.8~1.0m,凿除浮浆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9.4  全护筒护壁成孔混凝土浇筑

9.4.1  灌注混凝土时,起拔全护筒应和混凝土灌注速度一致,并始终保持混凝土在全护筒底部1.0~2.0m。

9.4.2  灌注混凝土宜采用布料机。

9.4.3  其它要求参照干作业成孔及湿作业成孔混凝土灌注的相关要求。


10  质量检查和验收

10.1 一般规定

10.1.1  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规

定。

10.1.2  隐蔽工程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于隐蔽前通知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并形成中间验收文件。

10.1.3  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工程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技术文件和记录: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础施工图纸及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通知单;

2、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变更情况记录等;

3、桩位测量放线图和工程桩位复核签证单;

4、各种原材料试验检验资料;

5、施工日志、成桩质量检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施工记录;

6、混凝土检测报告及评定资料;

7、桩身完整性检测、承载力检测报告;

8、桩基竣工平面图及桩顶标高记录;

9、其他应相关资料。

10.2  施工前检验

10.2.1  施工前,人员、材料、设备、场地及技术等准备工作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并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

10.2.2  砂、石子、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10.2.3  应严格对桩位进行检验,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群桩为20mm,单排桩为10mm。

10.2.4   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品种、焊口规格、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钢筋笼制作允

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表8.1.5的要求。

10.3  施工检验

10.3.1  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持力层为基岩的桩必须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持力层为较硬土

层(粘性土、砂土、粉土、碎石类土)时,应有土工试验报告。

10.3.2  施工地质查验每批次同一岩土层的检验点不宜少于该批次基础总数的35%,一个测试或取样桩孔的测试点或取样点应为一个。

10.3.3  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

1 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2 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可先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对灌注桩可对护筒

位置做中间验收。

10.3.4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应符合表10.3.4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

章各节要求执行。每浇柱50m3应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应有1组试件。

10.3.4  桩位的允许偏差(mm)

序号

成孔方法

桩径允

许偏差

(mm)

垂直度

允许偏差

(%)

桩位允许偏差(mm)

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1

泥浆护壁钻孔桩

D1000mm

±50

1

D/6,且不大于100

D/4,且不大于150

D1000mm

±50

1000.01H

1500.01H

2

全护筒成孔灌注桩

D500mm

20

1

70

150

D500mm

100

150

3

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20

1

70

150

注: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2.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标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

注: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2.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标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


10.3.5 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8.1.5、表10.3.5的规定。

10.3.5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桩位

见本规范表10.3.4

基坑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量桩中心

2

孔深

mm

300

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杆、全护筒长度,嵌岩桩应确保进入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

3

桩体质量检验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如钻芯取样,大直径嵌岩桩应钻至尖下1250px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4

混凝土强度

设计要求

试件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

5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1

垂直度

见本规范表10.3.4

测全护筒或钻杆,或用超声波检测,干施工时吊垂球

2

 

见本规范表10.3.4

井径仪或超声波检测,干施工时用钢尺量

3

泥浆比重(粘土或砂性土中)

1.151.20

用比重计测,清孔后在距孔底1250px处取样

4

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

m

0.51.0

目测

5

沉渣厚度:端承桩

磨擦桩

mm

mm

50

150

用沉渣仪或重锤测量

6

混凝土坍落度:水下灌注

干施工

mm

mm

160220

70100

坍落度仪

7

钢筋笼安装深度

mm

±100

用钢尺量

8

混凝土充盈系数

1

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

9

桩顶标高

mm

30

50

水准仪,需扣除桩顶浮浆层及劣质桩体

10.4 施工后检验

10.4.1 旋挖成孔灌注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检测。

10.4.2  旋挖成孔灌注桩桩身完整性应100%检测,检测方法应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

10.4.3  当桩基工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进行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当总桩数

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

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

2 场地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桩基。

10.4.4  对嵌岩桩,当受设备或现场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时,可根据终孔时桩端持力层检验情况并结合成桩后桩身质量

检验报告、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进行核验。

10.4.5  桩身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除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规定。

10.4.6  当对检测结果有异议时,应进行验证检测,验证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有异议时,可采用钻芯法验证检测;

2 对钻芯法检测结果有异议时,可采用在同一基桩增加钻孔验证检测。

10.4.7  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中应包括的内容:

1 当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桩基检测时,检测报告中必须包含施工桩长、实测桩长、桩径、桩顶(测试面)标高、每个检测剖面平均声速、临界声速、

平均幅值、临界幅值、声速-深度曲线、波幅-深度曲线、PSD曲线等信息;

2当采用钻芯法进行桩基检测时,检测报告中必须包含芯样检测结果(回次钻进量、回次芯样长度、回次混凝土采取率)、桩径、芯样照片、混凝土

芯样特征描述等信息。

10.4.8  当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测试桩长与施工桩长不符时,不得对整桩桩身完整性下结论;当声波透射法未能对全段桩长进行完整性进行判定

时,应采用钻芯法进行桩身完整性补充检测。

10.4.9  当采用钻芯法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时,应对桩底沉渣进行判定。


11、安全、健康、卫生和环境保护

11.1安全、健康

11.1.1  遇特殊天气时,施工现场应停止作业,并把旋挖机的重心面调至对风的方向,锁固制动器的锁定装置。

11.1.2  旋挖机施工中平地行走距离不超过 100m时,可不放下桅杆;上下坡时桅杆必须放平,回转台应有效制动。

11.1.3  旋挖机或其配合作业的相关机具在工作时,必须有专人指挥,任何人员不得在工作回转半径范围内停留或通过。

11.1.4  旋挖机钻孔时,如发现紧固螺栓松动时,应立即停机,重新紧固后方可继续作业。

11.1.5  成孔后或因故停钻时,应将钻头下降接触地面,将各部件予以制动,操纵杆放到空档位置后,拉闸切断电源,锁好开关锁。

11.1.6  各桩位周围 1.5 米和承台的沟槽边应有防滑措施和明显标志。夜间操作时,应注意工作面周边的环境是否有稳固、牢靠的防护。

11.1.7  作业人员在导管对接时必须戴防割手套,且手套大小应合适,并应严格注意安装时手的位置,防止手被导管夹伤。

11.1.8  严禁用手清理螺旋叶片上的泥土,防止割伤。

11.2 卫生和环境保护

11.2.1  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系统严禁与稳定液循环系统串联,严禁向排水系统排放稳定液,排水沟的废水应经沉淀过滤达到标准后方

可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11.2.2  稳定液沟池的容积应满足施工所需的稳定液循环量的需要,以保证稳定液正常循环防止外溢。

11.2.3  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必须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 

11.2.4  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土、渣土及废弃稳定液应及时外运。外运车辆应为密封车或有遮盖的自卸车。


附录 检测要求


A 声波透射法检测要点

A.0.1 本方法适用于桩径不小于600mm的混凝土旋挖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判定桩身缺陷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A.0.2 声测管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桩径不大于800mm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两根;当桩径大于800mm且不大于2000mm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三根;当桩径大于2000mm时,声测

管数量不应少于四根。

2 声测管宜采用专用金属声测管,其内径宜为50-60mm,管的接长不宜采用焊接连接。

3 安装声测管时,声测管应牢固固定在钢筋笼的内侧,呈对称形状布置,且互相平行,并与桩横截面垂直,定位准确;管底应封闭,并应与钢筋笼

底端齐平,管口应加盖,各声测管口高度宜一致,且宜高出桩顶面300mm以上,并可按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依次编号。 

A.0.3 声波透射法的检测测试条件:

1  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5MPa,由同条件养护试件确定;或受检桩检测龄期,夏季不少于3d,冬季不少于5d。

2  当声测管严重倾斜(桩身混凝土声速值明显大于正常值)时,不应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

A.0.4 现场检测前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标定法确定仪器系统延迟时间。

2  计算声测管及耦合水层声时修正值。

3  在桩顶测量相应声测管外壁间净距离。

4  将各声测管内注满清水,检查声测管畅通情况;换能器应能在声测管全程范围内正常升降。

A.0.5 现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相同深度;斜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固定高差,且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应

大于30°。

2 检测过程中,应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同步升降,声测线间距不应大于250mm,并应及时校核换能器的深度。检测时应从桩底开始向上同步提升

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进行检测。

3 对于每条声测线,应实时显示和记录接收信号的时程曲线,读取首波声时、幅值,保存检测数据时应同时保存波列图信息,当需要采用信号主频

值作为异常点辅助判据时,还应读取信号主频值。

4 在同一受检桩各检测剖面的检测过程中,声测线间距、声波发射电压和仪器设置参数应保持不变。

5 对于声时值和波幅值出现异常的部位,应采用水平加密、等差同步或扇形扫测等方法进行细测,结合波形分析确定桩身混凝土缺陷的位置及其严

重程度。

6 当采用水平加密、等差同步或扇形扫测等方法进行细测时,应对有关情况进行说明。

A.0.6 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桩身缺陷的数量、缺陷处声测线的声学特征、缺陷的空间分布范围按表A.0.6-2的特征和表A.0.6-1的规定进行综合判

定。

A. 0.6-1  桩身完整性分类表

桩身完整性类别

分类原则

类桩

桩身完整

类桩

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类桩

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类桩

桩身存在严重缺陷

 

A.0.6-2   桩身完整性判定

类  别

特     征

各检测剖面的声学参数均无异常,无声速低于低限值异常;

某一检测剖面个别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无声速低于低限值异常;

某一检测剖面连续多个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

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剖面在同一深度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异常;

局部混凝土声速出现低于低限值异常;

某一检测剖面连续多个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明显异常;

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剖面在同一深度测点的声学参数出现明显异常;

桩身混凝土声速出现普遍低于低限值异常或无法检测首波或首波接收信号严重畸变

注:声速低限参考值:桩身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为 C15时,宜取3.400(km/s);

                            桩身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为 C20时,宜取3.650(km/s);

                            桩身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为 C25时,宜取3.750(km/s);

                            桩身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为 C30时,宜取3.850(km/s);

                            桩身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为 C35时,宜取3.950(km/s)。



A.0.7 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仪器的性能指标、检测数据的分析方法等检测要求,除符合本节规定之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有关规定。

B 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要点

B.0.1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长、桩底沉渣厚度和桩身完整性,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

B.0.2 基桩钻芯检测宜采用单动双管钻具钻取芯样,钻筒内径宜为100mm,且不得小于70mm,钻头应为金刚石钻头。

B.0.3 钻机设备安装必须周正、稳固、底座水平,钻芯孔垂直度偏差≤0.5%。

B.0.4 每回次进尺宜控制在1.5m内。桩底端以上0.5m左右的混凝土芯样、桩底端以下沉渣及0.5m左右的持力层宜纳入同一回次,且该回次应采用单

动双管钻具钻取芯样。

B.0.5 钻取的芯样应按回次顺序编号后摆放,芯样侧面上应清晰标明回次数、块号、本回次总块数,并进行拍照记录。钻进过程中,应观测钻进速

度、回水情况来判断是否有缺陷,及缺陷性质大小。

B.0.6 钻取的混凝土芯样采取率宜按95%取值,当发现钻进速度突然加快,回水为泥水,不能取出完整芯样等现象,且采取率<95%时,应判为缺陷,

缺陷大小按下式计算:


B.0.7 每根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钻芯孔数、现场混凝土芯样特征、芯样试件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按表A.0.6-1的规定、B.0.6的缺陷

计算大小和表B.0.7-1的特征进行综合判定。

 

B.0.7-1                桩身完整性判定

类别

特  征

单孔

两孔

三孔

 

钻进过程无异常,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胶结好,芯样侧面表面光滑、骨料分布均匀,芯样呈长柱状、断口吻合

芯样侧面仅见少量气孔。

局部芯样侧面有少量气孔、蜂窝麻面、沟槽,但在两孔的同一深度部位的芯样中未同时出现。

局部芯样侧面有少量气孔、蜂窝麻面、沟槽,但在任两孔的同一深度部位的芯样中未同时出现。

钻进过程无异常,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胶结较好,芯样侧面表面较光滑、骨料分布基本均匀,芯样呈柱状、断口基本吻合。

局部芯样侧面有蜂窝麻面、沟槽或较多气孔。

芯样骨料分布不均匀、芯样侧面蜂窝麻面严重或沟槽连续;但对应部位的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判为Ⅲ类。

芯样侧面有较多气孔,连续的蜂窝麻面、沟槽或局部混凝土芯样骨料分布不均匀,但在两孔的同一深度部位的芯样中未同时出现。

芯样侧面有较多气孔,连续的蜂窝麻面、沟槽或局部混凝土芯样骨料分布不均匀,且在两孔的同一深度部位的芯样中同时出现;但该深度部位的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判为Ⅲ类。

任一孔局部混凝土芯样破碎段长度不大于10cm,且另一孔的同一深度部位的混凝土芯样质量完好,否则应判为Ⅲ类。

芯样侧面有较多气孔,连续的蜂窝麻面、沟槽或局部混凝土芯样骨料分布不均匀,但在任两孔的同一深度部位的芯样中未同时出现。

芯样侧面有较多气孔,连续的蜂窝麻面、沟槽或局部混凝土芯样骨料分布不均匀,且在任两孔的同一深度部位的芯样中同时出现,但该深度部位的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判为Ⅲ类。

任一孔局部混凝土芯样破碎段长度不大于10cm,且另外两孔的同一深度部位的混凝土芯样质量完好,否则应判为Ⅲ类。

取出芯样大部分混凝土芯样胶结较好,无松散、夹泥现象。

钻进过程某一回次出现钻进加快,或者回水浑浊等现象,芯样采取率在85%~95%之间。

局部混凝土芯样破碎段长度不大于10cm

芯样不连续完整、多呈短柱状或块状。

任一孔局部混凝土芯样破碎段长度大于10cm但不大于500px,且另一孔的同一深度部位的混凝土芯样质量完好,否则应判为Ⅳ类。

两孔在同一深度部位的混凝土芯样破碎段长度不大于10cm

两孔芯样均不连续完整、多呈短柱状或块状。

任一孔局部混凝土芯样破碎段长度大于10cm但不大于750px,且另外两孔的同一深度部位的混凝土芯样质量完好,否则应判为Ⅳ类。

任一孔局部混凝土芯样松散段长度不大于10cm,且另外两孔的同一深度部位的混凝土芯样质量完好,否则应判Ⅳ类。

任两孔在同一深度部位的混凝土芯样破碎段长度不大于10cm

任两孔芯样不连续完整、多呈短柱状或块状。

钻进过程有两个回次及以上出现钻进加快,或者回水浑浊等现象,芯样采取率在85%~95%之间,或某一回次芯样采取率低于85%。

有下列情况之一:

因混凝土胶结质量差而难以钻进。

混凝土芯样任一段松散或夹泥。

局部混凝土芯样破碎长度大于250px

有下列情况之一:

任一孔因混凝土胶结质量差而难以钻进。

混凝土芯样任一段松散或夹泥。

任一孔局部混凝土芯样破碎长度大于500px

两孔在同一深度部位的混凝土芯样破碎大于10cm

有下列情况之一:

任一孔因混凝土胶结质量差而难以钻进。

混凝土芯样任一段夹泥或松散。

任一孔局部混凝土芯样破碎长度大于750px

任两孔在同一深度部位的混凝土芯样破碎段长度大于10cm

 

注:1 如果上一缺陷的底部位置标高与下一缺陷的顶部位置标高的高差小于750px,则定为两缺陷处于同一深度部位。

2 完整性类别由Ⅳ类往Ⅰ类依次判定。


 

B.0.9 钻芯孔偏出桩外时,仅对钻取芯样部分进行评价。

C.0.1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报告格式

工程项目信息

工程名称

——

工程代码

——

工程地点

——

结构型式

——

建筑层数

——

建筑面积

——

建设单位

——

勘察单位

——

设计单位

——

监理单位

——

施工单位

——

质监机构

——

联系电话

——

报监编号

——

检测项目信息

委托单位

——

检测项目

——

检测方法

——

基桩类型

——

工程桩总数

——

检测桩数

——

受检桩情况

详见附表桩基本情况表

受检桩桩位

——

地质条件

——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

埋管数量

——

检测依据

 

抽样方案

——

抽 样 人

——

检测日期

——

检测设备

——

检测说明

本次检测测点间距为XXmm

实测声速-深度(V-H)曲线、波幅-深度(A-H)曲线、PSD曲线X幅附后。

桩身完整性分类说明:

类桩:桩身完整;

类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类桩:桩身存在严重缺陷。

检测结果

该工程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详见附表二 桩检测结果表

检测结论

签发日期:年    

备注

 

C.0.1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报告格式


 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

序号

桩号(轴线位置)

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

浇筑日期

桩径mm

施工桩长(m

声测管数量(根)

桩顶(测试面)标高(m

备注

 

 

 

 

 

 

 

 

 

 

 

 

 

 

 

 

 

 

 

 

 

 

 

 

 

 

 

 

附表一                    基本情况表

 

 

附表二                     桩检测结果表

 

序号

桩号(轴线位置)

施工桩长(m

实测桩长(m

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

质量类别

 

 

 

 

 

 

 

 

 

 

 

 

 

 

 

 

 

 

C.0.2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报告格式

 

 

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

工程项目信息

工程名称

 

工程代码

 

工程地点

 

结构类型

 

建筑层数

 

建筑面积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勘察单位

 

混凝土单位

 

监理单位

 

质监机构

 

联系电话

——

报监编号

——

检测项目信息

委托单位

 

检测项目

基桩桩身完整性

检测方法

钻芯法

基桩类型

机械旋挖灌注桩

工程总桩数

 

检测桩数

 

地质条件

 

混凝土设

计强度等级

 

检测方案

 

检测依据

1、检测委托书;

2、施工图纸;

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6、《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

抽 样 人

委托单位、监理单位

检测时间

年    月    日

检测设备

NM-4A非金属超声波检测分析仪

检测结果

该工程基桩,混凝土芯样检测结果详见附表一“混凝土芯样检测结果表”;

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详见附表二 基桩桩身完整性判定表

检测结论

 

 

签发日期:年 月 日

备注

 

批准:                    审核:                      检测:

 

 

附表一                     单桩混凝土芯样检测结果表

桩号

钻孔号

回次序号

回次钻进(m

回次芯样长度(m

回次混凝土采取率(%

整桩钻进量m

桩身混凝土芯样长度m

桩身混凝土芯样采取率(%

钻进异常描述

 

1

 

 

 

 

 

 

 

 

 

 

 

 

 

 

 

 

2

 

 

 

 

 

 

 

 

 

 

 

 

 

 

 

 

 

附表二                       基桩桩身完整性判定

 

桩号

混凝土芯样特征描述

桩身完整性类别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本文由旋挖钻机培训整理提供。

推荐阅读

  1. 旋挖钻机工作原理旋挖钻机将整体自重置于可自动行走的履带式底盘上,以自带柴油发动机输出动力来提供施工现场所需要的大功率电源,利用筒式钻斗底部的斗齿,在液压油缸的加压下钻进,切削土体,并压入容器内,然后由钻杆提出筒式钻头,至孔口后快速回转倒土。护壁泥浆采用优质

  2. 旋挖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监理[        ]施组/方案报审   号)工程名称:协信哈罗教育产业园项目K28-1致:重庆恒佳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项目监理机构)我方已完成协信哈罗教育产业园项目K28-1工程

  3. 旋挖钻机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FHEC-QH-4-2007 1. 适用范围1.1  旋挖钻机成孔是通过底部带有活门的桶式钻头回转破碎岩土,并直接将其装入钻斗内,然后再由钻机提升装置和伸缩钻杆将钻斗提出孔外卸土,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取土卸土,直至钻至设计深度。1.2 &

  4. 旋挖钻机劳务施工合同书甲方:乙方:为解决                  桩基问题,甲方委托乙方完成该工程的桩基施工任务,为明确双方职责和经济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建

  5. 旋挖钻机桩基偏孔处理方式旋挖钻机施工允许旋挖桩孔垂直度偏差为1%度,假如50米的桩长,允许误差就是0.85米左右,实际允许误差跟各个工地具体情况有关。目前,基础工程检验设备普遍拥有超声波检验仪,使用仪器对旋挖桩长,桩直径和桩垂直度检验都非常精确,如果超出规范范围,

饶老师:18581212176(微信同号)

学会为止、免费复学、推荐工作

联系电话